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引起药物热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措施.方法 收集2006 年4 月至2010 年3 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门诊或住院期间确诊为肺结核或肺外结核并接受抗结核治疗的78 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抗结核药引起药物热进行分析.结果 抗结核药引起药物热以利福平最多见,其次为对氨基水杨酸和吡嗪酰胺,发生时间均在抗结核后2 个月以内,主要集中在用药后1 ~3 周.药物热以39 ℃以上高热为主.伴随症状主要有皮疹、畏寒和寒战、头痛、鼻塞流涕、恶心呕吐和关节痛.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中,嗜酸粒细胞增高15 例,降低15 例,正常38 例,63 例患者行肝功能检查,肝功能异常10 例,肝功能损害4 例.怀疑有药物热存在时,都先采取了停药的处理方法,其中59 例患者全部停药,19 例采取了逐步停药.有合并症的患者均先按照合并症处理原则进行处理,恢复正常后再逐步试药;无合并症的患者热退后,即开始试药;试药方法均按照致热可能性由小到大逐一从小剂量开始试用.本组患者基本上在停药后24 ~48 h,发热即可退去.结论 药物热是一种超敏反应,有其特点和规律可循,应从伴或不伴有肝损伤或皮疹等4 个方面来处理.
推荐文章
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热临床分析
抗结核药物
药物热
处理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热28例临床分析
抗结核药物
副反应
药物热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热34例临床分析
抗结核药物
副反应
药物热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临床分析
结核病
肝损害
药物治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热的临床特征及处理措施
来源期刊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抗结核药 超敏反应 治疗
年,卷(期) 2010,(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37-2240
页数 分类号 R5
字数 535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cma.j.issn.1674-0785.2010.11.03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75)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90)
二级引证文献  (293)
198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2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6(5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3)
2017(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0)
2018(5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2)
2019(6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5)
2020(3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抗结核药
超敏反应
治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月刊
1674-0785
11-9147/R
16开
北京西城区东河沿街69号617室
200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708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6767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