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分析视网膜颞上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多焦视网膜电图各参数的特征.方法 时视网膜颞上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病例进行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分析其一阶反应,比较不同程度黄斑水肿、患眼与对侧眼N1、P1波振幅密度及潜伏期的差异.结果 局限性黄斑水肿组1环N1波振幅密度和潜伏期分别为:(25.17±2.45)nV·deg-2、(20.48±5.02)ms,黄斑囊样水肿组分别为(18.26±2.20)nV·deg-2、(24.07±3.49)ms,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40、P=0.035);P1波振幅密度在局限性黄斑水肿组为(63.26±22.02)nV·deg-2,弥漫性黄斑水肿组为(42.03±16.25)nV·deg-1,黄斑囊样水肿组为(41.71±15.24)nV·deg-2,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患眼1环、2环及3~5环N1、P1波振幅密度及N1波潜伏期与时侧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环P1波潜伏期与对侧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眼颞上象限N1波和P1振幅密度分别为(6.24±3.18)nV·deg-2、(15.53±7.52)nV·deg-2,N1波和P1波潜伏期分别为(22.24±1.93)ms、(40.37±3.56)ms,与对侧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在多焦视网膜电图上表现以中心凹处的改变最明显;P1波振幅密度及N1波潜伏期可做为敏感评价指标.
推荐文章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研究概况
视网膜
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病因
发病机制
治疗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不同程度黄斑水肿的多焦视网膜电图分析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多焦视网膜电图
视网膜色素变性多焦视网膜电图研究
视网膜炎,色素性
视网膜电描记术
黄斑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视网膜颞上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多焦视网膜电图特征
来源期刊 眼科新进展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多焦视网膜电图
年,卷(期) 2010,(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73-1176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74
字数 379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铁民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 79 276 8.0 11.0
2 陶相宜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 26 120 5.0 10.0
3 石晶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 38 135 7.0 9.0
4 郭淑玲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 30 124 6.0 10.0
5 王跃丽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 42 218 7.0 13.0
6 乔志艳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 4 24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8)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多焦视网膜电图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眼科新进展
月刊
1003-5141
41-1105/R
大16开
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医学院
36-42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987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3517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