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比较弯套针旋转多向注射法及常规注射方法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电生理改变.方法:自2005年5月至2009年6月,选择100例LDH患者,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25~58岁,平均为44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8.8个月.全部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并运用DPS软件完全随机地分成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50例.A组采用弯套针旋转多向注射法注射臭氧至病变的椎间盘内治疗,B组采用常规注射方法.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时进行电生理检查,检测患肢主要肌群及相应节段的椎旁竖脊肌的肌电图,计算运动单元电位(MUP)时限和多相比,并检查双下肢胫神经H反射,记录异常例数及H波潜伏期.结果:两组治疗后出现异常肌电图的肌肉数均有不同程度减少,但A组减少更显著(P<0.05或0.01);两组患者治疗后患侧下肢肌群的MUP时限和多相比均减少,并接近正常水平,经统计学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间比较,A组变化优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前两组间H反射异常例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A组明显少于B组(P<0.05).两组治疗后H渡潜伏期均明显缩短且趋于正常,但A组比B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电生理的异常表现可以反映神经根受压损害的程度,是判断神经肌肉功能的客观指标之一.运用弯套针旋转多向注射法比常规注射方法注射臭氧治疗LDH能更好地改善电生理异常.
推荐文章
针刀加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刀
臭氧
臭氧结合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
臭氧
胶原酶
护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弯套针旋转多向注射法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电生理评价
来源期刊 中国骨伤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臭氧 注射 肌电描记术
年,卷(期) 2010,(1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65-768
页数 分类号 R6
字数 290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0034.2010.10.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瞿群威 十堰市红十字医院骨伤康复科 8 59 4.0 7.0
2 刘秀建 十堰市红十字医院骨伤康复科 4 11 2.0 3.0
3 郑剑波 十堰市红十字医院骨伤康复科 7 28 2.0 5.0
4 朱少铭 十堰市红十字医院骨伤康复科 3 6 1.0 2.0
5 王明春 十堰市红十字医院骨伤康复科 1 1 1.0 1.0
6 薛晓颖 十堰市红十字医院骨伤康复科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95)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椎间盘移位
臭氧
注射
肌电描记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骨伤
月刊
1003-0034
11-2483/R
大16开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甲16号
82-393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227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618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