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淮南子》以汉赋化的言说方式来描述道,是由道的特点和汉赋的本身素质决定的。道不可由"小言"也就是概念化的逻辑分析来言说。而汉赋是一种特别的语言艺术,能够将诗与思,虚与实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和道的显现条件十分符合。《淮南子》运用汉赋化言道方式是道美学化的标志之一,而美学化的道则开启了其美学体系的终极视界。
推荐文章
论汉赋山川景物描写的美学形态
汉赋
新纪元
和合美
雄浑奔放
迭宕相映
王念孙对《淮南子》高诱注质疑之探析
《淮南子》
王念孙
高诱注
训诂
树木髓心构造及其美学应用
树木髓心
解剖构造
美学价值
美学图案
应用设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淮南子》的汉赋化言道方式及其美学意义
来源期刊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淮南子》 汉赋 美学
年,卷(期) 2010,(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0-131
页数 2页 分类号 I207.2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戴勇 华东师范大学宣传部 26 141 7.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淮南子》
汉赋
美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季刊
1007-9106
62-1110/C
大16开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97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98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