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通过对青岛地区1560例正常汉族人骨密度(BMD)的调查,探讨青岛地区正常成年人的骨密度随年龄变化的规律,为诊断和预防骨质疏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1560例参考人群的6个骨骼部位BMD.用8种回归模型拟合健康成年人群BMD随年龄的变化趋势,找出最佳拟合的方程建立数据库.结果 ①6个骨骼区域峰值骨密度(PBMD)年龄,男性在30~34岁;女性腰椎在25~29岁,髋部在40~44岁.②各骨骼区域在达到PBMD之后,均呈现随年龄增高BMB逐渐降低的趋势.③用三次回归模型拟合程度优于其他回归模型,拟合曲线的决定系数(R2)最大.结论 青岛地区正常成年人的BMD呈现PBMD后随增龄而逐渐下降,男性下降趋势较平缓.女性在45岁以后骨丢失加速,应开始监测BMD.三次回归是建立BMD正常参考数据库的最佳模型.
推荐文章
Diego血型基因在西安地区汉族人群中的频率分布
血型
Di抗原
PCR-SSP技术
基因频率
延安地区汉族人群15个STR基因座多态性分析
短串联重复序列
遗传多态性
基因扫描
法医学
天津地区汉族人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α基因VNTR多态性的分析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多态现象
汉族
小卫星重复
个旧市健康汉族人群骨密度测定分析
个旧市
双能X线吸收法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青岛地区1560例正常汉族人骨密度调查
来源期刊 泰山医学院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BMD数据库 三次回归模型 峰值骨密度
年,卷(期) 2010,(1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21-924
页数 分类号 R195
字数 251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7115.2010.12.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乃龙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特需保健科 80 441 11.0 17.0
2 王军 解放军401医院内分泌科 13 59 4.0 7.0
3 曲宁 青岛海慈医院内分泌研究室 9 53 4.0 7.0
4 张砚华 4 5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25)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BMD数据库
三次回归模型
峰值骨密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泰山医学院学报
月刊
1004-7115
37-1199/R
大16开
山东省泰安市长城路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256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2202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