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是一个连续变化的动态过程,普通制剂药物被体内吸收之后,血药浓度容易发生波动起伏,当血药浓度达高峰时,有可能引发某些不良反应.因此,深入研究药物的剂型并控制其释药过程,不仅是临床医疗所需要,而且在医药工业经济效益上也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不同给药途径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越来越广泛,笔者分别对植入和口服2种给药途径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植入剂是缓控释制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具有使药物生物活性增强及药物作用时间延长,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愈来愈被行业所重视,研究其种类也越来越多,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已经扩大到各类疾病的治疗,如肿瘤、心血管、糖尿病、眼科等方面的治疗.植入剂的类型根据药物释放的机制和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可以分为植入缓释剂和植入控释剂2类.口服缓控释制剂主要通过胃肠道释药及吸收速度的调整,使药物发挥最佳治疗效果.显著减少可能的不良反应,增加病人服药的顺应性;同时口服缓控释制剂开发周期短,技术含量高,经济风险小且回报丰厚,是制剂开发中比较活跃的领域.以下分别介绍几种口服缓控释制剂的发展.
推荐文章
胰岛素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胰岛素
缓控释制剂
微粒给药
纳米粒
原位凝胶
胃滞留型缓控释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胃滞留
缓控释
给药系统
协同型胃滞留给药系统
3D打印
药物控释制剂载体的研究进展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无机材料
药物释放
控制释放
口服固体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
口服缓控释
骨架片
渗透泵
多单元给药系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两种给药途径的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职业与健康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植入 口服 缓控释制剂
年,卷(期) 2010,(2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17-2519
页数 分类号 R9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艳 6 6 1.0 2.0
2 白勇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21)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7)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植入
口服
缓控释制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职业与健康
半月刊
1004-1257
12-1133/R
大16开
天津市河东区华龙道76号
6-124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543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7048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