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结构改变与病因的相互关系.方法 KingⅡ,Ⅲ型脊柱侧凸患者97例,男24例,女73例;年龄13岁~15岁(平均年龄14.64岁).获得胸椎,胸腰椎,腰椎的代偿弯和主弯的楔形变和旋转畸形变节段的877块椎旁肌标本,并进行超薄组织切片.对肌蛋白(肌动蛋白、肌球蛋白)进行染色后的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的组织形态学和组织化学观察,并对侧弯脊柱椎旁肌畸形变的程度和形变机制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大部分肌纤维的结构完全丧失:在一部分肌纤维中,肌质呈均质样改变,另一些肌纤维中,肌质被分解成小颗粒或片断.肌纤维中只剩余1个携带畸形变的细胞核,胞浆呈脆性变,以及含有剩余肌纤维部分肌纤维链的肌细胞.被破坏的肌纤维分解为间质性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肌糖原呈弱势.脂肪组织呈营养障碍性退行性改变.电镜下,疾病的早期是肌纤维中线粒体的改变,肌原纤维结构的改变,膜结构的变化,与膜增宽的现象同时存在的还有明显的突触的存在.重度脊柱侧弯患者被严重挫伤的椎旁肌纤维中保留的糖原特征.结论 脊柱侧凸疾病导致患者椎旁肌中存在深度的营养不良性变的过程,并伴随蛋白质的化学活性的破坏过程,提示椎旁肌受损(破坏)为继发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在分子生物学水平对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结构特点进行相关的病因学研究
来源期刊 临床医学工程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脊柱侧凸 椎旁肌 继发破坏性改变
年,卷(期) 2010,(5)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
页数 分类号 R682-3
字数 267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4659.2010.05.00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1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脊柱侧凸
椎旁肌
继发破坏性改变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医学工程
月刊
1674-4659
44-1655/R
大16开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中1307号
46-130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428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4218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