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确定苦芪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以滴丸的外观质量为评价标准,对基质与冷凝液的选择、滴速、滴距采用单因素平行实验法;以滴丸的溶散时限、外观质最及丸重筹异为考察指标,对提取物与基质的用量配比、滴制温度、冷凝剂温度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出最佳滴制条件.结果:最佳工艺为PEG6000-PEG4000=3:2作为基质,药物与基质比为1:2,液体石蜡(上层)-二甲基硅油(下层)=1:3作为冷却剂,药液温度80℃,以每分钟20~25滴的速度,滴入10℃左右的冷却剂中,滴距为5~8 cm,滴丸外观质量最好.结论:通过上述试验确定的成型工艺合理,所制滴丸符合药典规定.
推荐文章
通脉滴丸的成型工艺研究
通脉
滴丸
正交试验
成型工艺
三苦滴丸成型工艺条件优选
三苦滴丸
正交实验
成型工艺
心痛宁滴丸增大载药量的工艺研究
心痛宁滴丸
增大载药量
成型工艺
正交实验
芪参益气滴丸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疗效研究
糖尿病肾病
芪参益气滴丸
依那普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苦芪滴丸成型工艺研究
来源期刊 中成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苦芪滴丸 成型工艺 正交试验
年,卷(期) 2010,(5)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64-866
页数 分类号 R284.2
字数 216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1528.2010.05.05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振秋 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220 986 16.0 21.0
2 董晓茜 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8 29 3.0 5.0
3 李贺 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9 40 4.0 6.0
4 单玉 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5 12 1.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35)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53)
二级引证文献  (30)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6(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苦芪滴丸
成型工艺
正交试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成药
月刊
1001-1528
31-1368/R
大16开
上海市黄浦区福州路(近江西中路)107号206室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67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5111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