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对湖南会同5种退耕还林模式初期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要造林树种马尾松、樟树、杜英、乐昌含笑、红花木莲不间器官的平均碳密度分别为:0.5296、0.5188、0.5178、0.5376、0.5355 gC/g,树种间同一器官的平均碳密度排序为:树干>树根>树叶>树枝>树皮;5种退耕还林模式中活地被物层、死地被物层碳密度分别介于0.4380-0.5380gC/g、0.5060-0.5200gC/g之间,土壤层(0-60 cm,下同)平均有机碳密度介于0.00786-0.01485 gC/g之间;退耕还林3a后,乐昌含笑×红花木莲混交林、杜英×乐昌含笑混交林、杜英×樟树混交林、樟树林土壤层有机碳密度比原坡耕地分别提高了53.57%、39.19%、38.57%、24.82%,而马尾松林地下降了18.72%.林木不同器官中的碳贮量基本上与各器官的生物量成正比例,同一造林时间的4种模式中,以杜英×樟树混交林各器官的碳贮量最大,为1.219 tC/hm2,杜英×乐昌含笑混交林最小,仅为0.199 tC/hm2,均以干根碳贮量为最大,占其各器官碳贮量的57.50%以上.5种退耕还林模式恢复初期的生态系统中,土壤层碳贮量最大,为74.518-119.312 tC/hm2,占96.180%以上,植被层为其次,在0.633-2.960tC/hm2之间,仅占0.642%-3.820%,死地被物层为最小.退耕后,樟树林、杜英×樟树混交林、乐昌含笑×红花木莲混交林、杜英×乐昌含笑混交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分别增加了19.477、27.722、41.643、26.821 tC/hm2,马尾松林下降了1.675 tC/hm2.
推荐文章
退耕还林类型对黑土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的影响1)
退耕还林
黑土
土壤活性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采伐对豫西退耕还林工程固碳的影响
退耕还林工程
碳储量
固碳潜力
采伐情景
典型喀斯特小流域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空间格局变化及其对退耕还林还草的响应
喀斯特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氮
空间格局
退耕还林还草
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碳汇潜力预测
森林生态学
退耕还林
碳储量
潜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湖南会同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初期碳密度、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湖南会同 退耕还林 碳密度 碳贮量
年,卷(期) 2010,(2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297-6308
页数 分类号 S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9)
共引文献  (1060)
参考文献  (2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192)
二级引证文献  (111)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0(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3(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6(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7(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8(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9(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00(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1(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2(29)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3(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4(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5(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9)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1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5(1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6(3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4)
2017(1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8(2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9(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20(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湖南会同
退耕还林
碳密度
碳贮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