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通过针刺SD大鼠单个腧穴和双腧穴热水甩尾痛阈值的观察和分析,探讨针刺腧穴的组方,对大鼠针刺镇痛模型的作用,为深入研究临床针刺用穴处方机理提供基础实验条件.方法:分别单针针刺SD大鼠"后三里"、"关元"和双针同时针刺"后三里"+"后三里"、"后三里"+"关元"等腧穴,采用热水甩尾测痛方法,测量大鼠针刺前后的痛阅,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单针针刺"后三里"腧穴,针刺前(5.6301±0.3296)针刺后(10.0680±0.4403)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P=0.0001);单针针刺"关元"腧穴,针刺前(5.3511±0.1860)针刺后(7.5133±0.2615)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P=0.0001);双针针刺"后三里"+"后三里"腧穴,针刺前(5.2167±0.3513)针刺后(10.5850±0.6087)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P=0.0001);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针刺前(4.8000±0.3061)针刺后(9.4979±0.6233)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P=0.0001);(2)单针针刺"后三里"针刺后(9.8293±0.3469)和双针针刺"后三里"+"后三里"腧穴针刺后(10.1936±0.5839)配对t检验比较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5455);单针针刺"关元"针刺后(7.5133±0.2615)与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针刺后(9.4979±0.6233)配对t检验比较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7579)双针针刺"后三里"+"后三里"腧穴针刺后(10.1936±0.5839)与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针刺后(9.4979±0.6233)配对t检验比较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2436);单针针刺"关元"针刺后(7.5133±0.2615)和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针刺后(9.4979±0.6233)配对t检验比较,两者之间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420);(3)双针针刺"后三里"+"后三里"腧穴针刺前痛阚值(5.2167±0.3513)与针刺后60min痛阈值(6.1308±0.5036)比较,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1279);单针针刺"关元"腧穴针刺前(5.6429±0.3253)与针刺后60min痛阈值(5.6601±0.5129)比较,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9703);单针针刺"后三里"腧穴针刺前(5.6301±0.3296)与针刺后60min痛阈值(6.6590±0.5227)比较,两者之间显示出有意义的差异(P=0.0267);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针刺前(4.8001±0.3061)与针刺后60min痛阈值(6.4014±0.6112)比较,两者之间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144).结论:(1)本实验中,单针、双针针刺前后痛阈值都显示出显著性的差异;(2)单针针刺"后三里"腧穴的热水甩尾痛阈值与双针针刺"后三里"+"后三里"腧穴的热水甩尾痛阈值接近;单针针刺"后三里"腧穴的热水甩尾痛阈值与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的热水甩尾痛阈值接近;双针针刺"后三里"+"后三里"腧穴的热水甩尾痛阈值与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的热水甩尾痛阈值接近.单针针刺"关元"腧穴的热水甩尾痛阈值与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的热水甩尾痛阈值显示出一定的差异.(3)单针针刺"后三里"腧穴针刺前与针刺后60min痛阈值比较、双针针刺"后三里"+"关元"腧穴针刺前与针刺后60min痛阈值比较,两者的针刺效应作用时程显示出有意义的差异.
推荐文章
针刺大鼠后三里与三阴交对热水甩尾痛阈的影响
针刺镇痛
脂肪条带结构
后三里
三阴交
经络环
大鼠任脉、督脉不同腧穴的针刺痛阈相关性比较
针刺镇痛
脂肪条带结构
关元
后会
甩尾测痛
电针腧穴对肾绞痛大鼠镇痛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电针
肾绞痛
大鼠
针刺镇痛
血栓素 A2
前列环素
血清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双腧穴针刺对SD大鼠热水甩尾痛阈的影响
来源期刊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腧穴 针刺镇痛 甩尾测痛 痛阈模型
年,卷(期) 2010,(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5-68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45.3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5)
共引文献  (32)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1(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腧穴
针刺镇痛
甩尾测痛
痛阈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月刊
1673-842X
21-1543/R
大16开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79号
8-179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678
总下载数(次)
39
总被引数(次)
9184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