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Tp-Te间期)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1例AMI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正常健康者为对照组,并将观察组患者在急性期有无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分为两组.测量正常健康者体检时及AMI患者入院24 h内第1份12导联心电图的Tp-Te间期,计算12导联平均Tp-Te间期,对测量结果分组、分导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12导联及12导联平均Tp-Te间期均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 <0.01).观察组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者较未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者12导联Tp-Te间期明显延长,两组间比较除Ⅰ、aVL导联外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12导联平均Tp-Te间期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01).[结论]体表心电图Tp-Te间期能够反映AMI跨壁复极离散度的变化,AMI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者较未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者Tp-Te间期明显延长,Tp-Te间期有望成为预测AMI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指标.
推荐文章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T波峰末间期检测的临床意义
心肌梗死
急性
心律失常
室性
心电描记术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波峰-末间期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心肌梗死
急性病
心律失常,心性
动作电位
心电描记术
T波峰-末间期
T波峰-末间期离散度
心肌跨壁复极离散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波峰-末间期检测的临床意义
来源期刊 医学临床研究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心肌梗塞
年,卷(期) 2010,(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63-2164
页数 分类号 R542.22
字数 194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7171.2010.11.06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4)
共引文献  (75)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7)
195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心电描记术
心肌梗塞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医学临床研究
月刊
1671-7171
43-1382/R
大16开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30号(省卫生厅内)
42-13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732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5420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