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进一步提高非钙化性斑块CT测量值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个成人尸体心脏标本,于其冠状动脉内依次注入1∶ 200、1∶ 50、1∶ 40、1∶ 30、1∶ 20五种浓度的对比剂欧乃派克(含碘300 mg/ml)模拟不同的管腔密度.每次注入后均行MSCT扫描,采用兴趣区测量法测量斑块CT值.以1∶ 200浓度所测斑块CT值作为基准CT值.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非钙化性斑块共24个,斑块基准CT值为(23.90±6.87)HU.随管腔密度增加,斑块CT值呈上升趋势,P<0.01.浓度为1∶ 40或1∶ 30时斑块CT值较基准状态增加11.18~18.36 HU.结论斑块CT值测量准确性受管腔密度的影响,根据非钙化性斑块CT值判定其成分时必须考虑其影响.
推荐文章
宝石CT对冠状动脉钙化斑块与邻近非钙化斑块的观察
宝石CT
CT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钙化斑块
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
斑块钙化对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准确性的影响
冠状动脉
斑块钙化
双源CT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内科治疗随访中的应用
冠心病
斑块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冠状动脉管腔密度对非钙化性斑块CT测量值的影响
来源期刊 山东医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 动脉粥样硬化
年,卷(期) 2010,(3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33
页数 分类号 R543.3
字数 213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266X.2010.39.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于铁链 104 787 15.0 22.0
2 李东 66 389 12.0 17.0
3 刘长宏 15 72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39)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
动脉粥样硬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山东医药
周刊
1002-266X
37-1156/R
大16开
济南市燕东新路6号
24-8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362
总下载数(次)
42
总被引数(次)
19929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