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口腔念珠菌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病原菌的变化及其与发病的关系.方法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技术对口腔念珠菌病的主要病原菌基因进行分析.结果 引物1扩增两组白念珠菌菌株的1050 bp条带阳性率分别为63.5%、64.6%;引物2扩增的800 bp条带阳性率分别为59.6%、62.5%,1400 bp条带阳性率分别为48.1%、47.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使带型完全一致的菌株,有些片段的EB显色强度也有差别.结论 口腔念珠菌病白念珠菌的基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基本稳定.
推荐文章
圈养幼龄黑熊口腔念珠菌病的诊治
黑熊
幼龄期
口腔念珠菌病
诊治
艾滋病并发口腔念珠菌感染病人的护理
艾滋病
口腔念珠菌感染
感染
消毒隔离
护理
鸽念珠菌病的诊治
念珠菌病
诊治
57例住院患者肠道念珠菌感染调查分析
念珠菌
肠道感染
耐药性
易感因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口腔念珠菌病主要病原菌的RAPD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医师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念珠菌病,口腔/微生物学 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
年,卷(期) 2010,(4) 所属期刊栏目 检验与临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34-536
页数 分类号 R78
字数 219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008-1372.2010.04.04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晓军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 16 60 5.0 7.0
2 王曙霞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皮肤科 38 121 6.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0)
共引文献  (16)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3)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念珠菌病,口腔/微生物学
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医师杂志
月刊
1008-1372
43-1274/R
大16开
长沙市芙蓉区新军路43号中国医师杂志社518办公室
42-141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756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5079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