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目的 探讨细菌感染在川崎病(KD)发病中的作用及细菌感染与KD冠状动脉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2年1月-2008 年12月住院的KD患儿266例,回顾性分析KD患儿血培养结果,不同年龄段KD患儿血培养阳性率,探讨血培养阳性与冠状动脉损害之间的关系.结果 266例KD患儿血培养阳性27例,阳性率为10.15%,其中革兰染色阳性菌7例,革兰染色阴性菌20例,血培养阴性239例.检出细菌16种.各不同年龄组血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幼儿组(1~岁)、学龄前期组(3~岁)及学龄期组(≥6岁)血培养阳性率较婴儿组(<1岁)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6例KD患儿180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冠状动脉损害80例,占42.2%.180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KD患儿血培养阳性22例,冠状动脉损害率为59.1%(13/22);血培养阴性158例,冠状动脉损害率为38.6%(61/158).血培养阳性患儿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较血培养阴性患儿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菌感染可能参与KD的发病,年长儿的血培养阳性率较婴儿明显增高,罹患KD的年长儿更需警惕是否合并感染.血培养阳性与冠状动脉损害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推荐文章
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川崎病及冠状动脉病变中的作用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肺炎支原体
病例对照研究
超声心动图探查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
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并发症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冠状动脉疾病
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与发热持续时间的相关性
相关性研究
发热持续时间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害
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CTA表现
川崎病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细菌感染在川崎病发病及冠状动脉损害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学科
关键词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川崎病 感染
年,卷(期) 2010,(3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02-4004
页数 分类号 R725.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0.35.02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酉华 147 692 14.0 19.0
2 李瑞燕 3 41 2.0 3.0
3 张砺 2 16 2.0 2.0
4 周敏 14 39 4.0 6.0
5 李晓辉 10 54 5.0 7.0
6 李晋蜀 2 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3)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8)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川崎病
感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全科医学
旬刊
1007-9572
13-1222/R
大16开
1998-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1368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