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研究本病可能的影响因素:性别、年龄、从发病到开始治疗间隔时间、病因、发病季节、证型、受累神经节段、常规治疗和发病3个月末终点评分及后遗症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评估及疗效判定标准方案"绘制面神经麻痹病例观察表,据该表建立数据库,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连续型数值变量采用线性回归,二项分布数据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找到在P<0.05显著水平上的Logistic简约模型,根据回归模型寻找预后的关键因素.结果:所有模型拟合良好,线性模型排除多元共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其预报准确度都≥81.3%,回归方程如下:(1)线性回归:Y=92.468-0.149从发病到开始治疗间隔时间-1.379证型-4.291后遗症;(2)逐步回归:Logit(p85)=2.823针刺(7天内介入)-37.261;Logit(p90)=2.326春天发病+1.401营养神经药物-46.599;Logit(p95)=3.248春天发病+0.143初诊评分-2.441风热阻络-2.627鼓索至镫骨肌支-30.052;Logit(p后遗症)=2.883挑治+2.021镫骨肌支至膝状神经节+1.433其他病因-2.468.结论:(1)发病7天内介入针刺可使本病得到良好的恢复,针刺介入越早越好;(2)配合应用营养神经药物者预后更佳;(3)春天发病是预后良好的有利因素;(4)本病能否彻底恢复取决于初诊评分、辨证分型及受累神经节段的定位;(5)后遗症的产生与受累神经节段在镫骨肌支和病因不明密切相关.
推荐文章
双侧面神经麻痹误诊分析
面神经
麻痹
误诊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临床护理
小儿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分析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小儿
糖皮质激素
加味牵正散治疗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分析
加味牵正散
面神经麻痹
临床疗效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面神经麻痹临床数据回归分析
来源期刊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临床数据 回归分析
年,卷(期) 2010,(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0-112
页数 3页 分类号 R682.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58)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面神经麻痹
临床数据
回归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月刊
1673-842X
21-1543/R
大16开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79号
8-179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678
总下载数(次)
39
总被引数(次)
9184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