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reorrhage,SAH)的防治方法.方法 综述抗氧化剂治疗动脉瘤性SAH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 依达拉奉和替拉扎特是最先进入临床实验阶段用于治疗动脉瘤性SAH的两种抗氧化剂,前者临床实验结果较理想,有望在不远的将来用于临床治疗;后者的临床实验结果仍存在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白藜芦醇、N-乙酰半胱胺酸、咖啡酸苯乙酯、褪黑素和胡椒碱等在动物实验中被证实对动脉瘤性SAH有效,其临床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 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不断发展,抗氧化剂将在动脉瘤性SAH的临床治疗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推荐文章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影像学诊断及治疗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诊断
治疗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护理研究进展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认知功能障碍
认知域损害
认知干预
危险因素
综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抗氧化剂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中外健康文摘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抗氧化剂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年,卷(期) 2010,(3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31
页数 分类号 R743.35
字数 274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5085.2010.35.02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卫忠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 138 368 10.0 12.0
2 方俊杰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 7 6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19)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抗氧化剂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外健康文摘
周刊
1672-5085
11-5062/R
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62号D8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1533
总下载数(次)
37
总被引数(次)
5147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