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背景:镜片沉淀物的形成是角膜接触镜配戴的常见问题之一,其中蛋白沉淀最易形成.研究氟硅丙烯酸酯硬镜溶菌酶吸附动力学可进一步完善硬镜蛋白吸附数据,为降低其表面蛋白吸附量和预防硬镜表面污染提供有意义的指导.目的:考察氟硅丙烯酸酯硬镜在体外对溶菌酶的吸附情况.方法:配制质量浓度为2/0 g/L溶菌酶溶液(溶液Ⅰ)及不同浓度三氟乙酸溶液;解析率实验,将对照组与实验组镜片浸入溶液Ⅰ 37℃振荡孵育,Hank's平衡盐溶液清洗氟硅丙烯酸酯硬镜,然后将对照组镜片浸入去离子水中,实验组镜片浸入不同浓度三氟乙酸,于不同时间点取出;溶菌酶短期吸附动力学实验,对照组镜片浸入去离子水中,实验组镜片浸入溶液Ⅰ37℃振荡孵育不同时间点,Hank's平衡盐溶液清洗氟硅丙烯酸酯硬镜,后用0.2%三氟乙酸解析吸附溶菌酶;BCA法测定各溶液中溶菌酶的量.结果与结论:氟硅丙烯酸酯硬镜吸附溶菌酶可用三氟乙酸解析,三氟乙酸解析溶菌酶受解析时间和解析浓度的影响.三氟乙酸解析溶菌酶最佳时间1 h,最适浓度0.2%.氟硅丙烯酸酯硬镜吸附溶菌酶(体外模拟24 h),10 min~1 h溶菌酶吸附量递增,1 h达吸附饱和,1~24 h吸附量稳定,饱和吸附量为0.349 mg/cm~2.解析时间为10,30 min时,溶菌酶解析率较低,40 min~24 h解析率较好(90%~100%).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材料体外溶菌酶的短期吸附动力学
来源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氟硅丙烯酸酯硬镜 溶菌酶 短期 吸附动力学 解析率
年,卷(期) 2010,(3) 所属期刊栏目 技术与方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3-476
页数 4页 分类号 R318
字数 456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8225.2010.03.02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瞿佳 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学院 214 2120 21.0 36.0
2 章瑾 温州医学院检验医学院 1 2 1.0 1.0
3 万子义 温州医学院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研究所 5 6 2.0 2.0
4 南开辉 1 2 1.0 1.0
5 郑琪 温州医学院检验医学院 1 2 1.0 1.0
6 奚廷斐 温州医学院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研究所 9 59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1)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1)
197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氟硅丙烯酸酯硬镜
溶菌酶
短期
吸附动力学
解析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相关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英文译名:
官方网址:http://kjzc.jhgl.org/
项目类型:重大项目
学科类型:能源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5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5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5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5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4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