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天然气在微间隙中的气窜流动特征比较复杂,一旦发生环空气窜,就会造成生产损失,甚至影响施工安全.针对目前封堵材料粒径选择方法的不足,国内外公司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国内油田在此方面的研究还未成熟,气体上窜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引入分形理论,建立微间隙封堵的物理模型,结合激光粒度测试得到的材料粒径分布状况及分形维数的合理筛选(D=2.556 mm),假定在小于1.68 mm、(1.68-56.8) mm、大于56.8 μm三个粒径范围内分别填充微硅、水泥和漂珠,设计出水泥、微硅和漂珠的质量配比为100 ∶ 22.068 ∶ 12.973.并对封堵体系进行试验测定,结果表明该堵剂有良好的固结强度、造壁性和封堵效果.从而为微间隙封堵工艺提供技术指导,减少气窜事故的发生.
推荐文章
固井水泥环微间隙与微裂缝的模拟试验方法
固井水泥环
微裂缝
微间隙
模拟试验
自修复评价
抗窜强度
误差分析
页岩气井水泥环完整性研究
四川盆地
页岩气
环空带压
水力压裂
水泥环完整性
微环隙
塑性变形
界面胶结强度
杨氏模量
川渝地区含硫气井固井水泥环界面腐蚀机理分析
川渝地区
酸性气井
固井水泥环
界面腐蚀
腐蚀深度
孔隙度
渗透率抗压强度
基于分形级配理论的油井水泥体系设计及评价
颗粒级配
分形级配模型
固井
低密度水泥
试验评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气井水泥环微间隙封堵材料粒径分形级配优选方法
来源期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微间隙 气窜 封堵材料 分形理论
年,卷(期) 2010,(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简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65-1968
页数 4页 分类号 TE358.3
字数 285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1815.2010.08.03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照明 2 6 2.0 2.0
2 金春玉 4 7 2.0 2.0
3 高洪祥 大庆钻探工程公司规划计划处 2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81)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间隙
气窜
封堵材料
分形理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科学技术与工程
旬刊
1671-1815
11-4688/T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
2-734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642
总下载数(次)
83
总被引数(次)
11390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