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背景:信号无线传输系统担任着视皮质假体体内外信息交互的任务,为了使假体能够对刺激区域进行多靶位的有效刺激,需要从体外传输进来多个不同的刺激信号.目的:提出一种多路信号无线传输系统的设计方案.方法:利用频分复用技术,能够在单一通道上完成多路信号的传输,整个系统设计分体外发射电路和体内接收电路两部分,且接收电路采用无源设计,减少了供能给植入体带来的危害.在给出具体设计电路的同时,对影响系统传输效率的因素做了进一步分析,通过Multisim仿真实验验证其可行性.结果与结论:该多路信号无线传输系统可以扩展应用到各类植入式假体的信号传输部分,并日采用体内无源设计,避免了为电路供能给人体带来的伤害,通过初步的仿真实验证明该系统具有可行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推荐文章
多路传感器信号采集无线传输模块设计
无线传输
传感器
传感器种类识别
有效载荷比
模拟信号采集
天线选择
DSP系统实现多路测量信号的扩频传输
DSP系统
多路测量信号
扩频传输
多路测量信号扩频传输的DSP系统实现
扩频传输
码分复用
DSP
扩频增益
多路检测信号的扩频传输系统研究
扩频传输
码分复用
误码率
扩频增益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视皮质假体中多路信号的无线传输
来源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视皮质假体 多路信号 无线传输 频分复用 Multisim 医学植入物
年,卷(期) 2010,(4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024-9028
页数 分类号 R318
字数 617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8225.2010.48.02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星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25 84 5.0 9.0
2 彭承琳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180 1811 20.0 34.0
3 侯文生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97 724 15.0 21.0
4 王丽萍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11 227 7.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4)
共引文献  (25)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视皮质假体
多路信号
无线传输
频分复用
Multisim
医学植入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5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5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5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5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4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