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柿炭疽病的鉴别与防治方法.[方法]研究柿炭疽病病原及特征、侵染与发生规律、为害症状,总结其防治方法.[结果]柿炭疽病病原为柿盘长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孢子萌发、入侵、菌丝体生长、产孢都需要较高的温度,最适温度为25 ℃,致死温度为50 ℃(10 min).柿炭疽病发生的强弱与寄主、环境、栽培情况等因素有关,主要为害果实和枝条.采用清洁果园、选用抗病品种和选栽无病苗木、平衡施肥、完善排灌系统、密植稀枝、利用坐地苗嫁接建园及提高嫁接部位的农业措施可控制病害的发生,病情严重则需要喷洒杀菌剂或保护剂,喷药时重点应喷施在嫩梢、果面和枝干的病斑上.[结论]该研究可为柿炭疽病防治提供参考.
推荐文章
柿炭疽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柿炭疽病
发生规律
综合防治
炭疽病对永定红柿的危害及综合防治技术
炭疽病
永定红柿
发生
防治
柿炭疽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控技术
炭疽病
发生规律
绿色防控
茶炭疽病的防治试验
炭疽病
病情指数
相对防治效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柿炭疽病鉴别与防治
来源期刊 安徽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柿炭疽病 为害症状 发病规律 防治措施
年,卷(期) 2010,(13) 所属期刊栏目 农业灾害防御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805-6806
页数 分类号 S436.65
字数 197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10.13.05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18 185 8.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15)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4)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柿炭疽病
为害症状
发病规律
防治措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17-6611
34-1076/S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26-20
196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8281
总下载数(次)
236
总被引数(次)
43653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