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红尾伯劳在牡丹江地区迁徙和繁殖规律.[方法] 以牡丹江师范学院植物园为观察点,于2004~2010年对红尾伯劳的迁徙和繁殖规律进行观察研究.[结果] 红尾伯劳鸟于每年4月末至5月初迁抵牡丹江地区林中,迁抵后雄鸟首先选择占领地并与雌鸟共同营造巢穴,交配;产卵前雄鸟负责捕食哺喂雌鸟;雌鸟产卵完毕后开始孵化,12 d后第1只幼鸟孵出,14 d后全部孵出;幼鸟离巢后仍需亲鸟哺喂15 d,大约25 d后,幼鸟全身羽毛已长丰满.[结论] 该研究为牡丹江地区红尾伯劳的保护提供了参考依据.
推荐文章
红尾伯劳的繁殖生态研究
红尾伯劳
繁殖
生态
牡丹江地区蝶类新记录
蝶类
新记录
牡丹江
牡丹江地区苍眉蝗莺繁殖期生态观察
苍眉蝗莺
观察
生态
繁殖
山西温泉林场红尾伯劳的生态习性观察
红尾伯劳
生态习性
温泉林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牡丹江地区红尾伯劳鸟生育繁殖期生态研究
来源期刊 安徽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红尾伯劳 迁徙 繁殖 观察
年,卷(期) 2010,(3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739-17740
页数 分类号 S813
字数 285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10.31.14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曹振岭 牡丹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28 81 5.0 7.0
2 于成野 牡丹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1 3 1.0 1.0
3 丛赢 牡丹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1 3 1.0 1.0
4 孙佳琦 牡丹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2 8 2.0 2.0
5 李洋洋 牡丹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3 3 1.0 1.0
6 周晓航 牡丹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1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红尾伯劳
迁徙
繁殖
观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17-6611
34-1076/S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26-20
196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8281
总下载数(次)
236
总被引数(次)
43653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