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川崎病患儿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治疗前后的变化以及它们与冠状动脉瘤发生的关系.方法 川崎病患儿48例,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并将发生冠状动脉瘤与未发生冠状动脉瘤者进行这3种细胞因子水平的比较.结果 这3种细胞因子水平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发生冠状动脉瘤者,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为发生冠状动脉瘤者.促炎因子TNF-α、-IL-1β和IL-6在川崎病急性期显著增高(P<0.05),疾病恢复期接近正常水平,其中TNF-α和IL-6在伴有冠状动脉扩张或冠状动脉瘤的患儿中增高更显著(P<0.05).结论 这3种细胞因子与川崎病有密切关系,而TNF-α和IL-6的超高表达可能参与了冠状动脉瘤的发病,这2项指标可以作为判断是否发生冠状动脉瘤的一个预见性指标.
推荐文章
川崎病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脂源性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害
脂源性细胞因子
儿童
川崎病患者血清MIF和IL-6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白细胞介素-6
细胞因子在川崎病中的临床意义
细胞因子
川崎病
T淋巴细胞亚群
炎症反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川崎病患儿血清促炎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
来源期刊 医学信息(上旬刊)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瘤 细胞因子
年,卷(期) 2010,(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484-4482
页数 分类号 R72
字数 179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卢宏柱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6 45 3.0 6.0
2 龚本新 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 3 11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37)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33)
二级引证文献  (23)
199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20(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川崎病
冠状动脉瘤
细胞因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医学信息
半月刊
1006-1959
61-1278/R
大16开
西安曲江新区雁翔路3001号旺座曲江G座10705号
52-98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7691
总下载数(次)
86
总被引数(次)
13988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