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用PM3和UPM3-BS方法分别优化了二聚到十聚苯胺掺杂前(全还原型、全氧化型)及其电荷掺杂体的几何结构,同时获得了其HOMO-LUMO能隙;用ZINDO//PM3和UZINDO//UPM3-BS方法分别计算了它们的S0→S1光谱激发能;分别结合周期性边界条件方法和齐聚物外推法,系统地计算了几种形态聚苯胺的能带结构和HOCO-LUCO带隙、HOMO-LUMO能隙以及光学激发能.结果表明:HOMO-LUMO能隙和HOCO-LUCO带隙的计算值明显大于实验值,但掺杂后此两种能隙明显减小与聚苯胺经掺杂后电导率提高的实验结果一致;外推得到聚苯胺掺杂前后的激发能与光谱实验值定量地符合得很好,并与聚苯胺经掺杂发生绝然体-导体转变的实验结果一致,进一步确证了极化子作为载流子对掺杂聚苯胺的金属导电性所起的作用.
推荐文章
环境与洗涤因素对聚苯胺导电织物导电性能的影响
聚苯胺
锦纶
导电率
现场吸附聚合
乳液聚合法制备聚苯胺及其导电性能
聚苯胺
乳液聚合
掺杂剂
导电性
导电机理
掺杂对甲基苯磺酸对聚苯胺导电性能的影响
聚苯胺
乳液聚合
导电性能
聚苯胺/碳复合材料的导电性
聚苯胺
原位聚合
复合材料
r-GO/Fe3O4
石墨烯
导电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聚苯胺能带结构和激发能与导电性能的理论分析
来源期刊 胶体与聚合物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聚苯胺 掺杂 能带结构 激发能 导电机理
年,卷(期) 2011,(3) 所属期刊栏目 理论与分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1-134
页数 分类号 O631.2
字数 75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1815.2011.03.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亚娟 有机功能分子合成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 1 1.0 1.0
2 李颖 有机功能分子合成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 1 1.0 1.0
3 张干兵 有机功能分子合成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聚苯胺
掺杂
能带结构
激发能
导电机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胶体与聚合物
季刊
1009-1815
42-1570/TQ
大16开
湖北省武汉市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75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72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