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埃利·威赛尔(Elie Wiesel)对大屠杀的反思涉及伦理和宗教的复杂联系。威赛尔的《夜》似乎告诉我们,因为死亡营的生活状况,人们可能会失去自己的信仰。然而,在他后来的作品中,威赛尔却越来越倾向于否定在对神性的怀疑甚至否定与信仰的坚守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推荐文章
牟宗三儒学宗教论的立场和观点
牟宗三
儒学
宗教论
基督教
道德的宗教
论高校宗教工作的原则和方法
高校
宗教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陕甘宁边区对少数民族和宗教的工作
抗战时期
陕甘宁边区
少数民族
宗教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伦理,宗教和记忆
来源期刊 文化研究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伦理 宗教 记忆 生活状况 大屠杀 《夜》 信仰 否定
年,卷(期) 201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7-72
页数 16页 分类号 B8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伦理
宗教
记忆
生活状况
大屠杀
《夜》
信仰
否定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文化研究
季刊
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华龙大厦B座1605室社会科
2-2985
200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9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83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