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李安的流散观跟西方主流学说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意识到即使在所谓"后民族—国家"时代,流散个体与国家之间仍然存在着一种矛盾的共生关系,进而对流散主体超越国家的可能性表示质疑。这一观点影响了李安在电影《色戒》中的审美设计及其对历史的重新书写。《色戒》的叙事结构基于一个"生存即表演"的隐喻。电影通过描述女主人公一系列的"表演"行为,揭示个体身份——即社会角色——的构成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家意志的规定,并且这一规定因导致个体的身心割裂而使得自我的主体性无从建立。女主人公最后试图以抛弃面具的"反表演"手段终止这种割裂,然而却为此付出了死亡的代价。电影的结局折射出李安对于流散主体既难以摆脱国家羁绊又无法重归家园这一现实的历史反思。
推荐文章
HOME PLAY插座的实用性及时尚设计
插座
组合使用
分解单体使用
夜间发光指示
计量供电
电压显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Can the Diasporan Go Home?Unperforming the Nation in Lust,Caution
来源期刊 比较文学.东方与西方:英文版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女主人公 流散 李安 个体 电影 表演 不同之处 国家意志 叙事结构 主体超越
年,卷(期) 201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5-74
页数 20页 分类号 J905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女主人公
流散
李安
个体
电影
表演
不同之处
国家意志
叙事结构
主体超越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比较文学.东方与西方:英文版
半年刊
四川省成都市
出版文献量(篇)
304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