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四川旺苍双汇眼球状石灰岩主要分布在下二叠统茅口组的下部、中部及顶部.累计厚度102.77m,占茅口组厚度的53.27%.眼球体(瘤体)为较纯的碳酸盐岩,占全岩的40%-50%;眼皮(基质)为泥质含量较高的碳酸盐岩,条带状绕瘤体分布.瘤体和基质的原始沉积物分别形成于开阔台地环境和局限台地环境;差异压实和差异压溶作用使层状的原始沉积物逐渐演化为眼球和眼皮结构.认为眼球状石灰岩的形成是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相综合的结果.
推荐文章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地层缺失量计算及成因探讨
四川盆地
中二叠世
茅口组
米兰科维奇旋回分析法
地层缺失量
定量计算
冰期
成因探讨
岩溶地貌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热水白云岩成因及其分布
四川盆地
川东地区
中二叠世
白云岩
储集层
硅质白云岩
热水成因
热次盆微相
有利储集相带
四川盆地中部中二叠统热液白云岩储渗空间类型及成因
四川盆地中部
中二叠世
栖霞组
茅口组
白云岩储集层
热液白云岩
储渗空间
储集相
锶同位素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与茅口组烃源岩的差异性
四川盆地
中二叠世
栖霞组
茅口组
烃源岩
平面展布
有机质丰度
差异性
测井评价
生气强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四川旺苍双汇下二叠统茅口组眼球状石灰岩成因分析
来源期刊 海相油气地质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眼球状石灰岩 岩石成因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茅口组 四川盆地
年,卷(期) 2011,(1) 所属期刊栏目 机理·模式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3-67
页数 分类号 TE112.23
字数 412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9854.2011.01.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何幼斌 153 1532 22.0 30.0
2 刘杰 4 19 3.0 4.0
3 李蔚洋 4 19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47)
二级引证文献  (15)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眼球状石灰岩
岩石成因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茅口组
四川盆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海相油气地质
季刊
1672-9854
33-1328/P
大16开
杭州市西溪路920号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80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888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