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促进危岩体的防治和"5.12"地震后的重建工作,以青川麻柳沟危岩体为例,从地质结构、地形地貌和变形特征三方面探讨危岩体的形成机制.然后通过定性的野外调查和定量的极限平衡法分析危岩体稳定性.结果表明.麻柳沟危岩体形成于压致蠕变一拉裂作用,以倾倒式破坏为主,三个危岩体中,一个欠稳定,另两个稳定.
推荐文章
四川宝兴张家沟危岩体稳定性及运动学分析
滑移式崩塌
稳定性评价
离散元
运动特征
防治措施
节理岩体边坡稳定性分析新方法
节理岩体边坡
极限平衡
稳定性分析
失稳机制
危岩块体稳定性的综合评价方法分析
危岩块体
稳定性
综合评价
河北阜平县石滩地村危岩体变形破坏模式及稳定性分析
危岩体
崩塌
变形破坏模式
稳定性
阜平石滩地村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麻柳沟危岩体的形成机制与稳定性分析
来源期刊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危岩体 地质结构 形成机制 稳定性
年,卷(期) 2011,(1) 所属期刊栏目 分析与应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8-102
页数 分类号 TU457
字数 393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4362.2011.01.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沈军辉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95 994 17.0 27.0
2 刘海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19 81 5.0 7.0
3 张青宇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6 22 3.0 4.0
4 陈明东 6 28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5)
共引文献  (196)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10)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9(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危岩体
地质结构
形成机制
稳定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季刊
1006-4362
51-1467/P
大16开
成都市二仙桥东三路1号
62-140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76
总下载数(次)
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