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一般的知识分类,大抵将"夸饰"视为"修辞"的一种,并以此为讨论重心;本文则希望以"抒情传统"的间架为出发点,透过"夸饰"与"形文"的连属,延伸探讨所谓形文如何汇合"抒情传统"这个近代的大论述。选择这个角度重看"夸饰",首先,以《文心雕龙》为基础,归结出夸饰的历程、目的、动机、方法、原则。在历程方面,汉赋是一个重要的断限,此时的表现已经与前期的《诗》、《书》表现大异,由"文辞所被,夸饰恒存"的自然存在,进入一种既盛且甚、特意为之的状态。透过对《文心雕龙》的爬梳,因此可以理解夸饰蕴涵了"比"的手法,无论是先秦时期或汉赋的创作,作者通过比,寻找客观并相切的事物作为意念的呈现物,这些呈现之"景",已被"情"所观照。进一步说,文学活动(或视为自省活动)所涉及的"再现",终究要响应情的主体性,然后因着这个主体的炫技,最后在读者眼前的,往往不是一种常识性的样态,与其说主体的意念决定了夸饰的表现,不如说是夸饰所具有的"结构过程"和"程序过程"的性质,化被动为主动,决定了意念的样貌,决定了未具体化以前的抽象的想法、观念、道理将是以什么样的姿态展示在世人眼前。如果说"诗歌"是创作主体主动的直接的介入,那么"赋"与"写物"则是与主体的文化传统、学知背景纠结、渗透,化成主体心里潜在的"典式"(code),从而制约了主体的认知能力和感受能力。总之,艺术的、形式面的展示从来不与抒情的主体截然而分。
推荐文章
《周易》与《文心雕龙》--从《原道》篇看《周易》对《文心雕龙》的影响
<周易>
<文心雕龙>
<原道>之'道'
文学起源
文之功用
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辞采论
刘永济
文心雕龙校释
辞采
论《文心雕龙》的“潜在读者”与“文之枢纽”之关系
《文心雕龙》
预想接受者
文之枢纽
征圣
《周易》与《文心雕龙》--从《原道》篇看《周易》对《文心雕龙》的影响
<周易>
<文心雕龙>
<原道>之"道"
文学起源
文之功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传统、自省与再现——从《文心雕龙·夸饰》论“形文”的抒情特征
来源期刊 励耘文学学刊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抒情传统 文心雕龙 形文 夸饰 自省活动
年,卷(期) 201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4-211
页数 18页 分类号 I206.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锈桦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抒情传统
文心雕龙
形文
夸饰
自省活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励耘文学学刊
半年刊
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2号院1号楼
出版文献量(篇)
689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