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以海地7.3级地震和汶川8.0级地震为例,介绍了同震位移烈度方法,即在已知地震三要素、断层走向、倾向和滑动方向的情况下,可通过计算绝对同震位移来确定地震烈度分布. 研究表明,由绝对同震位移计算的地震烈度分布与实际地震烈度有很好的一致性,特别是在极震区其对应效果更好. 尽管这种计算结果有时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出入,但这对震后快速做出灾害评估和制定救灾策略有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强地震发生的地区由于台站稀疏和大地震短时间资料数据不能及时获取的情况下,本方法更具有一定的优势.
推荐文章
有关地震烈度速报信息化发展的思考
地震烈度
同震位移烈度
震源机制解
余震快速产出
信息化
甘肃地区地震烈度影响场评价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
地震烈度影响场
甘肃地区
评价
地形因子
活动构造
胶东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
地震烈度
衰减关系
基岩
安徽及邻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研究
安徽及邻区
地震烈度
衰减关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由同震形变理论计算地震烈度分布的讨论
来源期刊 地震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地震三要素 断层参数 同震形变 绝对同震位移 地震烈度
年,卷(期) 201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8-106
页数 分类号 P315.7
字数 381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3274.2011.01.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卫东 22 126 8.0 9.0
2 李大辉 5 50 4.0 5.0
3 陈会忠 28 205 9.0 13.0
4 侯燕燕 12 105 6.0 10.0
5 林捷 6 16 2.0 4.0
6 张晁军 18 163 9.0 12.0
7 张爱武 6 79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168)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60)
二级引证文献  (38)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9(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地震三要素
断层参数
同震形变
绝对同震位移
地震烈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震
季刊
1000-3274
11-1893/P
16开
北京166信箱
2-820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23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202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