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汇总分析全国大骨节病重点监测结果,为国家和政府制定防治大骨节病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1990~2007年全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结果,将相应的数据合计,计算算术均数,然后进行省区之间的横向比较,说明全国最重病区的分布和严重程度,绘制流行严重程度和活跃程度曲线,进行长期趋势的判定和描述,分析全国宏观病情,预测未来流行趋势.结果 中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定点监测,监测结果可概括为4种情况:(1)开始时检出率在10%以下,观测期间基本未见波动,稳定在2%~3%;(2)开始时检出率在:10%~30%的病区,在稍有波动中一路下降,到1996年即稳定在10%以下,达到基本控制的水平;(3)开始时检出率>30%的病区监测之初相当严重;这一类的病情在监测中陡然下降,直到1997年达到20%以下或更低;(4)青海省病区是中国大骨节病病区中的一个特例,X线检出率与干骺端检出率都在一个水平上,没有明显变化.第二阶段为动点监测,监测结果仍可概括为4种情况:(1)监测开始时检出率在10%以下的病区没有变化,仍然保持在控制水平.(2)监测开始时的中、重病区,如甘肃、陕西、内蒙、黑龙江在一路下迭中达到了控制水平.(3)90年代末的中国重病区青海和2000年新增加的西藏病区,也在2005年由重病区变为中等病区.(4)全国大骨节病x线检出率区间分布,控制病区由31.25%增加到82.61%、轻病区由18.75%下降到8.70%、中等病区由6.25%下降到4.35%、重病区由43.75%下降到4.35%,这说明中国的大骨节病的流行状况已经被遏制.结论 中国的大骨节病在一段时间内应是以散发为主,2020年以后中国应该能够全面控制乃至消除大骨节病.
推荐文章
健康教育在大骨节病病区病情监测中的应用
大骨节病
健康教育
榆社县
病情监测
2005年四川省大骨节病监测结果分析
大骨节病
流行病学
监测
中国大骨节病地质环境特征及其病因研究
大骨节病
地质环境特征
病因研究
多因素复合作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结果分析与未来流行趋势的估计
来源期刊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大骨节病 监测 流行趋势
年,卷(期) 2011,(4) 所属期刊栏目 防治实践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9-264
页数 6页 分类号 R684.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辉 30 114 5.0 9.0
2 刘宁 35 184 8.0 12.0
3 高本 9 75 5.0 8.0
4 刘运起 11 121 6.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31)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骨节病
监测
流行趋势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月刊
1001-1889
22-1136/R
吉林省吉林市重庆街2158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423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2216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