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伸-屈肌运动点交替低频电刺激对脑卒中后早期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伸肌运动点刺激(对照组)、伸-屈肌运动点交替刺激(治疗组).以上肢表面肌电信号(sEMG)特征值、Fugl-Meyer功能评定表(上肢部分)及Barthel ADL指数评价表评价各组治疗前后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结果 采用伸-屈肌运动点交替刺激可以使上肢sEMG的峰值(MAX)、积分肌电值(IEMG)、Barthel ADL分值、Fugl-Meyer运动功能分值(上肢部分)提高,较对照组明显.结论 不同刺激方式对治疗脑卒中早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疗效的影响不同.伸-屈肌运动点交替刺激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伸肌运动点刺激.
推荐文章
脑卒中偏瘫患者双侧上肢肱二三头肌最大等长收缩时的表面肌电分析
偏瘫
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表面肌电
协同收缩率
肌电生物反馈联合针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脑卒中
针刺
肌电生物反馈
偏瘫
上肢运动功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伸-屈肌交替低频电刺激在脑卒中早期患者上肢功能重建中的临床观察
来源期刊 中医药信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脑卒中 低频电刺激 表面肌电信号 上肢功能 肌肉运动点
年,卷(期) 2011,(4) 所属期刊栏目 针灸推拿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6-97
页数 分类号 R255.2
字数 111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2406.2011.04.04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东岩 96 630 12.0 21.0
2 王岩 6 22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16)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脑卒中
低频电刺激
表面肌电信号
上肢功能
肌肉运动点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药信息
双月刊
1002-2406
23-1194/R
大16开
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24号
14-132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76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49348
相关基金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
官方网址:http://jj.dragon.cn/zr/index.asp
项目类型: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