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海洋环境科学       
摘要:
首次在大亚湾设置了一个大气干、湿沉降监测站点进行采样,主要分析估算各营养物质通过大气干、湿沉降的通量,初步探讨N、P的沉降对大亚湾的影响,并与营养盐随河流输入的方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大亚湾的干、湿沉降都是以N为主,N沉降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3~8月),P的沉降较为平稳,只有6月和9月稍高;湿沉降是大气沉降的主要方式;大亚湾属于低营养海域,虽然营养盐随大气沉降输入的总通量小于河流输入量,但是其中硝酸盐和总P大气沉降输入的作用尤为重要,分别为河流输入量的568.27%和84.09%.其中P为海域营养盐的主要限制因子,富含P的大气沉降到表层海水中,对浮游植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推荐文章
太原市近郊农田区域大气氮干湿沉降特征
湿沉降
干沉降
活性氮
浓度
沉降量
珠江口横门大气氮、磷干湿沉降的初步研究
干沉降
湿沉降
营养盐
沉降通量
珠江口
大气的干湿沉降及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干沉降
湿沉降
气溶胶
海洋生态系统
惠州大亚湾春夏季大气氮磷沉降的研究
氮磷营养盐
大气沉降
惠州大亚湾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N、P通过大气干湿沉降方式向大亚湾输入量研究
来源期刊 海洋环境科学 学科
关键词 干、湿沉降 沉降通量 大亚湾
年,卷(期) 2011,(6) 所属期刊栏目 调查与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43-846
页数 分类号 P73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6336.2011.06.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邹伟 13 68 4.0 8.0
2 王珩瑜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1 19 1.0 1.0
3 高建玲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1 19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11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39)
二级引证文献  (38)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6)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1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8(1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9(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干、湿沉降
沉降通量
大亚湾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海洋环境科学
双月刊
1007-6336
21-1168/X
大16开
1982-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58
总下载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