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洋中脊轴上的热液循环影响岩石层及上覆海水的化学性质,供养着化合生物群,也是岩石层向海水传递热量的媒介(Slater et al,1980;Stein and Stein,1994;Elderfield and Schultz,1996).通常认为这个系统中的热液流起源于洋中脊扩张轴处,并由一些离扩张轴较远的断层补给(Lowelletal,1995;Kelley et al,2002;Fisher,2003),但热液系统的结构和规模通常不能直接观察到,而是通过由地球物理条件约束的热模型和地球化学模型推断得到的(Johnson et al,1993;Dunn et al,2000;Lowell and Yao,2002).使用发生的微震也许能通过揭示热裂缝区说明热液的流动路径,在这些裂缝区域冷水从地壳热岩石中获得热量,另外,一些由岩浆及构造应力作用造成的裂隙增大了这些区域的孔隙度和渗透性.本文指出,东太平洋海隆上得到很好研究的热液喷口场之下的震源群集于一小尺度轴向不连续面附近的垂向管状区域和轴向岩浆房正上方的带内.该浅层管状群集相对于这一段洋脊上热液喷口的分布和温度的位置表明,热液补充量集中在那里是构造破裂引起渗透的结果.另外,我们把位于岩浆房上方的地震带解释为热液破碎区,这表明热液循环可能强烈地沿洋脊轴分布.我们认为,说明热液单元横跨轴走向分布和补给带离轴发散分布的模型可能不适用于快速扩张的东太平洋海隆.
推荐文章
东太平洋暖池
东太平洋
暖池
形态
热状态
ENSO
东太平洋粘土沉积物组成和结构分析
沉积物
组成
结构
东太平洋
北太平洋中部赫斯海隆(Hess Rise)
北太平洋赫斯海隆
生源组分
海洋生产力
粉尘输入
西风急流
热带东太平洋淡水池的季节变化
东太平洋淡水池
季节变化
混合层盐度收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东太平洋海隆轴向热液流动的地震识别
来源期刊 世界地震译丛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洋中脊 热液循环 岩浆房 化学性质 轴向 热液流 地震识别 地震活动带 东太平洋海隆 孔隙度
年,卷(期) 2011,(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9-56
页数 8页 分类号 P31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洋中脊
热液循环
岩浆房
化学性质
轴向
热液流
地震识别
地震活动带
东太平洋海隆
孔隙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世界地震译丛
双月刊
1003-3238
11-2368/P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学院南路5号
197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77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1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