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新加坡是多语言频繁接触的国家,研究新加坡的语言接触现象必然对语言接触理论有深远的影响。本文关注的两个语言分别为新加坡闽南话(受语)和市集马来话(供语),探讨的是闽南话借词balu的语义发展路径。论文的主要观点是:借词的语义演变机制和一般词汇无异,同样是语用推理。
推荐文章
对台闽南话广播推广"导师制"探析
对台
闽南话广播
导师
厦门话与思界话入声韵的对应关系及思界话的古音痕迹
厦门话
思界话
入声韵
对应关系
古音痕迹
泰语借词k(ae)ng 453借自闽南语"间"的假说
泰语
借词
源流
文化交流
妈祖文化在新加坡的传播与发展
妈祖文化
新加坡
传播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加坡闽南话借词balu的语义发展路径
来源期刊 闽商文化研究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语言接触 社会因素 语言因素 语义演变
年,卷(期) 201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87
页数 17页 分类号 H195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铭洲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语言接触
社会因素
语言因素
语义演变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闽商文化研究
半年刊
35(Q)-0105
16开
201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9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2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