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分析负载茂金属催化的丙烯气相聚合过程中催化剂颗粒破碎行为基础上,提出了该过程聚丙烯颗粒内部传质与传热物理模型,耦合丙烯聚合本征反应建立了丙烯气相聚合过程的单颗粒模型:改进的多粒模型.采用上述模型得到了丙烯气相聚合过程中聚丙烯颗粒内部的单体浓度、平均温度、颗粒内部的温度梯度以及催化剂活性中心浓度等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聚丙烯颗粒内部的温度及催化剂浓度变化较小,而颗粒内部的传质阻力对聚合影响较大.另外,模拟结果也表明负载茂金属催化剂颗粒在聚合过程是一个由外到里的逐层破裂过程.
推荐文章
球形TiCl4/MgCl2催化剂引发丙烯气相聚合动力学
丙烯
气相聚合
衰减
动力学
在线
基于茂金属催化剂的聚乙烯颗粒内部的单颗粒传质模型
茂金属催化剂
乙烯聚合
聚乙烯
单颗粒传质模型
催化剂破裂
茂金属催化苯乙烯间规聚合物的颗粒形态
间规聚苯乙烯
颗粒形态
结晶
茂金属催化剂
茂金属/有机硼化物催化1-癸烯均相聚合反应动力学
聚合
动力学
模型
1-癸烯
茂金属
有机硼化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茂金属催化的丙烯气相聚合过程的单颗粒传质与传热模型
来源期刊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负载茂金属催化剂 丙烯气相聚合 多粒模型 质量与热量传递 催化剂破裂
年,卷(期) 2011,(3) 所属期刊栏目 反应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23-429
页数 分类号 O643.322|TQ325.14|TQ021.3
字数 343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罗正鸿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37 254 9.0 14.0
2 李华荣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 5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负载茂金属催化剂
丙烯气相聚合
多粒模型
质量与热量传递
催化剂破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双月刊
1003-9015
33-1141/TQ
大16开
杭州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4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27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