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金锁记》里的"金锁"的内涵似乎是没有疑义的,小说中仅有的两处关于"金锁"的文字都将其解作"黄金的枷",意味着"金锁"就是指黄金的枷锁。当张爱玲本人亲自把《金锁记》译作英文并发表的时候,她所选择的译法也就是The golden cangue——"黄金的枷"。可是,在中国的文化语境里"金锁"并非"黄金的枷",而首先是指黄金的(匙)锁,亦即golden lock。它是富贵、幸福等美好事物的象征。最著名的金锁典故,则是薛宝钗的金锁,"金玉良缘"也是《红楼梦》当中最广为人知的说法之一,熟悉(《红楼梦》的张爱玲必定很清楚这一点。由此就有理由推定,张爱玲通过赋予"金锁"这一有着非常确定的文化内涵的习语(黄金的匙锁)以新的内涵(黄金的枷锁),将寄托着祝福的"金锁"革变为砍杀人的"黄金枷",是在对这个传统习语作一种戏谑或曰反讽式的处理。有趣的是,这种写作手法还表现在张爱玲其他很多作品里,尤其是一些小说的题名,譬如《倾城之恋》的"倾城之恋"、《色,戒》的"色,戒"而非"色戒"。张爱玲本人所译的The golden cangue,就此而言便丢失了本来的反讽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