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的实测数据,估算了吉林中西部地区表层土壤的有机碳密度和储量.结果表明,在不同深度的分布层次上,表层(0~0.2m)土壤对有机碳的积累较弱,SOC储量占到全层(0~1.8m)储量的23.8%,中上层(0~1.Om)储量则占到全层储量的95.7%.从上壤类型看,表层SOC密度较高的有暗棕壤(6363.8±3900.5t/km2)、栗钙土(5001.9±1313.2t/km2)、白浆土(4629.8±1921.5t/km2)水稻土(4193.6±1509.61/km2)等;储量较丰富的是黑钙土(66.969±25.60Tg)、暗棕壤(65.929±40.410Tg)、黑土(46.837±14.553Tg)和新积土(43.368±120.910Tg)等.就土地利用方式而言,水田(4150.2±1813.8t/km2)和林业用地(4133.4±3450.2t/km2)的表层SOC密度最高;早田(140.186±52.156Tg)和林业用地(104.442±87.180Tg)的表层SOC储量最高,二者共占到表层SOC总储量的75.6%.在空间布上,吉林中西部地区SOC密度西北低、东南高,大致呈现出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大的趋势.较低碳密度带包括白城和松原的大部分地区、四平地区的西部,较高碳密度带主要包括吉林、辽源、长春地区,这3个地区面积为全区的1/3,但集中了全区表层 SOC总量的一半,其中吉林地区SOC平均密度最高,达到6305.8±4018.8t/km2;此外白城西北部地区碳密度也比较高.与第二次上壤普查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表层SOC平均含量从1.4510.80%减为1.24±0.82%,平均密度从3834.7±1087.5t/km2降为3436.71±2249.7t/km2,储量则由366.1671±103.840Tg减少至328.165±150.124Tg,净减少38.002Tg,有机碳以0.199tC/ha·a的年变化速率由土壤排放进入大气中,其中以沼泽土、白浆土和暗棕壤的碳损失速率较快,吉林中西部地区表层土壤在区域碳循环中发挥着碳源的作用.
推荐文章
吉林省耕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影响因素
吉林省
耕地表层
土壤有机碳密度
有机碳储量
空间分布
影响因子
黄土高原中西部人工针叶林浅层土壤有机碳积累及影响因素
黄土高原
人工针叶林
土壤有机碳
影响因素
吉林省中西部平原区土壤线虫群落生态特征
土壤线虫
物种丰富度
土地利用类型
吉林省中西部平原区
丝栗栲林下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时空年变化特征
森林土壤学
丝栗栲林
土壤有机碳
土壤活性碳
土壤缓效碳
时空变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吉林中西部地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时空变化特征
来源期刊 第四纪研究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碳密度 碳储量 时空变化 碳固存/释放
年,卷(期) 201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9-198
页数 分类号 S714
字数 910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7410.2011.01.2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白荣杰 18 419 10.0 18.0
2 杨忠芳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101 1932 24.0 39.0
3 夏学齐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6 374 13.0 18.0
4 孙淑梅 12 194 8.0 12.0
5 廖艳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4 62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91)
共引文献  (811)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100)
二级引证文献  (75)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3(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4(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5(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01(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02(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03(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2)
2004(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1)
2005(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6(2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7(2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8(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9(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6(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7(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8(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9(1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碳密度
碳储量
时空变化
碳固存/释放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第四纪研究
双月刊
1001-7410
11-2708/P
大16开
北京9825信箱
82-428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94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8128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