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辽宁省中北部地区土壤耕层变浅、犁地层变硬等问题,以当地传统的耕作方式秋季旋耕为对照,设置秋季旋耕后翻耕25 cm、秋季旋耕后深松30 cm、秋季旋耕后隔年深松30 cm 3种耕作方式,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和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翻耕或深松处理均有利于土壤含水量的提高,其中以秋季旋耕后深松30 cm和秋季旋耕后翻耕25 cm的保墒效果最佳;翻耕或深松处理均增加了根冠比和产量,提高了玉米叶片酶活性,延缓了玉米生育后期叶片的衰老,其中以秋季旋耕后翻耕25cm效果最佳.秋季旋耕后翻耕25cm的耕作方式较好.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来源期刊 玉米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玉米 耕作方式 土壤水分
年,卷(期) 2011,(3) 所属期刊栏目 生理生化·耕作栽培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8-120,125
页数 分类号 S513.04
字数 227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宫亮 47 771 12.0 27.0
2 孙文涛 72 1105 17.0 31.0
3 包红静 23 274 9.0 16.0
4 孙占祥 81 1274 21.0 33.0
5 王聪翔 23 686 11.0 2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0)
共引文献  (102)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9)
同被引文献  (442)
二级引证文献  (594)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5)
  • 引证文献(12)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4(50)
  • 引证文献(14)
  • 二级引证文献(36)
2015(69)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61)
2016(69)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58)
2017(104)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96)
2018(115)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104)
2019(162)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153)
2020(7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玉米
耕作方式
土壤水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玉米科学
双月刊
1005-0906
22-1201/S
大16开
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开发区彩宇大街1363号
12-137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42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592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