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一后现代语境与解构性文本观念从历史发展角度来说,西方20世纪50—60年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历史的脚步已踏入后现代阶段。虽然关于后现代、后现代社会、后现代性的内涵、特征及性质,学界有不同声音,甚至发生过激烈的争论,但不可否认,他们关于社会发展的认识又空前一致:20世纪中后期社会发展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全新变化。这种变化在人文科学领域主要表现为:(1)对启蒙思想全面质疑,反对宏大叙事、革命叙事,主张雅俗融合。(2)反对任何统一性规划,拆解形而上学的哲学大厦,强调差异性和异质性的存在。(3)这是一种批判观念,反对各种先验标准和固有陈规,主张阐释的多样性和多元共存文化发展观,任何存在的事物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伊格尔顿的概括很有说服力:后现代性充满了矛盾,哲学上极力避开价值、认识论和宏大的历史,坚持怀疑的、开放的、相对的、多元的、流动的观念,赞美分裂,不强调协调;强调异质而不
推荐文章
20世纪中国文学对民间语言价值的发现与运用
民间语言
中国文学
意义
价值
发现
论20世纪音乐的普及
20世纪
音乐
古典主义
20世纪英语世界文学与电影比较研究之历程及启示
比较艺术学
英语世界
文学与电影
忠实度
电影改编
20世纪90年代乡土小说多元化成因探索
乡土小说
现代性
后现代主义
人文精神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语言拆解或话语生产——后现代视阈中的20世纪中后期文学文本观念
来源期刊 中外文论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观念 主张 后现代 世纪 历史 现代性 文本
年,卷(期) 201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4-212
页数 9页 分类号 I109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董希文 鲁东大学文学院 54 100 6.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观念
主张
后现代
世纪
历史
现代性
文本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外文论
半年刊
16开
北京市
201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9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