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高抗稻水象甲的水稻材料T03、中感稻水象甲材料辽粳9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剪颖法获取二者杂交后代F1,将两亲本、F1及F2种植于田间,人工接入稻水象甲成虫,于6月25日及7月15日分别调查各试材叶片及根部受稻水象甲为害的程度,分析T03对稻水象甲抗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T03×辽粳9和辽粳9×T03的F1对稻水象甲均表现高抗性,而两亲本正反交的F2群体对稻水象甲的抗感表型分离均符合3∶1的比例,表明T03对稻水象甲的抗性受一对显性核基因控制,将其作为抗病亲本使用可大大加快育种进程.
推荐文章
不同水稻品种对稻水象甲取食选择性的影响
稻水象甲
水稻
取食
选择性
稻水象甲在不同水稻品种叶片上产卵的差异比较
不同水稻品种
稻水象甲
产卵量
水稻稻水象甲防治技术
稻水象甲
防治
危害
主载品种镇稻88对水稻条纹叶枯的抗性特征及其遗传研究
水稻条纹叶枯病
水稻品种
抗性特征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水稻品种T03对稻水象甲的抗性遗传分析
来源期刊 辽宁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水稻 稻水象甲 抗性遗传
年,卷(期) 2011,(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28
页数 分类号 S511.01
字数 392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1728.2011.05.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田春晖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6 214 9.0 13.0
2 孙富余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39 178 7.0 11.0
3 李志强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9 167 7.0 11.0
4 于凤泉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38 216 9.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水稻
稻水象甲
抗性遗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辽宁农业科学
双月刊
1002-1728
21-1111/S
大16开
沈阳市东凌路84号
8-21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29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644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