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储层建筑结构划分、测井多参数处理结果的基础上,根据熵的原理,应用熵权法定量计算了胜坨油田二区沙河街组二段3砂层组4小层(简称沙二段34)河流相储层的非均质综合指数,按照不同的开发时期详尽分析了储层的层间、层内、平面非均质性特征,并阐述了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沙二段34储层层内、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中等一较强,随着注水开发的进行,非均质性有继续增强的趋势,平面非均质性较之层内和层间非均质性要更强烈一些.同一小层及韵律层在不同开发时期的非均质程度有明显的差异.建筑结构控制储层非均质程度,成岩作用使非均质性复杂化,注采井网不完善加剧了非均质性的差异性.研究成果为剩余油挖潜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法.
推荐文章
陕北曹崾岘地区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曹崾岘地区
延9油层组
储层非均质性
东方气田储层非均质性描述
东方气田
泥流
冲沟
拟等时切片
非均质性
气体
组分
反韵律
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分形特征研究
储集层
微观结构
非均质
岩石孔隙
分形学
图像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综合指数法在河流相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地质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非均质综合指数 河流相储层 熵权法 储层建筑结构
年,卷(期) 2011,(4) 所属期刊栏目 勘探技术与方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55-1165
页数 分类号 P618.13|TE122.2
字数 800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563-5020.2011.04.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少春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59 569 11.0 21.0
2 戴俊生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83 1257 21.0 31.0
3 冯建伟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25 349 12.0 18.0
4 陈芳 4 15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2)
共引文献  (176)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50)
二级引证文献  (6)
198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9(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非均质综合指数
河流相储层
熵权法
储层建筑结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科学
季刊
0563-5020
11-1937/P
16开
北京9825信箱
2-392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02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53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