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灰斑古毒蛾(Orgyia ericae Germar)在鄂尔多斯地区1年发生2代,以卵越冬.5月中旬越冬卵开始孵化,6月中旬开始化蛹,成虫于6月下旬羽化,到10月下旬结束.第2代幼虫始见于8月上旬,结束于9月中旬.第1代和第2代幼虫为害期共约5个月.试验研究表明:相同条件下,雌蛹比雄蛹重;在23℃条件下,雌蛹最重,为(0.59±0.02)g;产卵量受温度影响显著,在23℃时,单雌产卵量最大,为每雌483.25粒.杭锦旗地区灰斑古毒蛾幼虫—蛹期的寄生性天敌平均寄生率达72.2%;卵—茧期的寄生性天敌平均卵寄生率3.23%,平均茧寄生率为61.03%.
推荐文章
灰斑古毒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
灰斑古毒蛾
生活史
防治试验
斑蝥素对灰斑古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增效作用
灰斑古毒蛾
OrerNPV
斑蝥素
增效作用
生物防治
灰斑古毒蛾口腔反吐物诱导沙冬青细胞Ca2+内流及H2O2积累
沙冬青
非损伤微测系统
灰斑古毒蛾
Ca2+流
H2O2
灰斑古毒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
灰斑古毒蛾
生活史
防治试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灰斑古毒蛾的发生规律
来源期刊 林业科技开发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灰斑古毒蛾 发生规律 生活史 寄生性天敌 寄生率
年,卷(期) 2011,(5) 所属期刊栏目 应用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5-67
页数 分类号 S433.4
字数 314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8101.2011.05.0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盛茂领 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 98 212 7.0 9.0
2 李涛 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 28 39 3.0 4.0
3 栾树森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13)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灰斑古毒蛾
发生规律
生活史
寄生性天敌
寄生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林业工程学报
双月刊
2096-1359
32-1862/S
大16开
江苏省南京市龙蟠路159号南京林业大学内
28-103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428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3076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