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摘要: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鼻区外伤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3-2008年在我科检查的150例患者,分为正常(其他原因行头颅扫描)和鼻区外伤患者,行16层螺旋CT检查,进行各种重建,并结合源图像分析.结果:正常鼻骨形态可分两型(Ⅰ型、Ⅱ型),鼻尖部游离缘可见两型(A型、B型);复合骨折最多见,占63例,单纯鼻骨骨折占37例;讨论:16层螺旋CT重建可以细致的显示鼻区解剖结构.对鼻区复合骨折的部位、程度及伴发改变全面观察.结论: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鼻区的运用,影像解剖清晰、立体、直观,诊断明确,更为客观科学,是目前对鼻区骨折诊断的先进的影像诊断方法.对于临床诊断、治疗有指导意义,有助于疑难病例的确诊、防止漏诊及误诊,而且有助于整复手术方案的设计更为合理可取,并且解决了法医学鉴定的相关问题,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推荐文章
16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先天性内耳畸形中的应用
内耳畸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后处理技术
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上、下颌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图象处理
体层摄影术
骨折
诊断
螺旋CT与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外伤骨折诊断中的意义
体层摄影术
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
骨折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小肠梗阻中的价值
肠梗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后处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鼻区外伤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学科
关键词 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鼻区外伤
年,卷(期) 2011,(5) 所属期刊栏目 医学放射物理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63-2866,2898
页数 分类号 R814.4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202X.2011.05.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贺长斌 4 15 3.0 3.0
2 茹小丽 1 3 1.0 1.0
3 李焜 1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46)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4)
二级引证文献  (5)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鼻区外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月刊
1005-202X
44-1351/R
16开
1983-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07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719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