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1999年4月8日南极中山站极光亚暴期间不同谱线的极光强度比值进行讨论,并据此讨论亚暴期间沉降粒子能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得出I(557.7 nm)/I(427.8 nm)和I(630.0 nm)/I(427.8 nm)比值在平静时期分别在5-22和1-2.76之间变化,该变化不是由原子氧浓度空间分布变化所引起,而可能是由沉降粒子的能量变化和一些其他机制所引起;极光亚暴期间,强度比值急剧减小,分别在1.66-6.5和0.071-1之间变化,该变化主要是由于沉降电子能量的增加引起的;在极光亚暴的初始阶段,上述强度比值达到最小,说明初始阶段的沉降电子能量最高,随着极光亚暴的结束,沉降电子的能量也逐渐恢复到亚暴前的水平.
推荐文章
中山站气温日变化规律分析
南极
气温
日变化
规律
南极中山站极光形态的统计特征
极光
极光带
Kp指数
中山站
南极
南极中山站附近固定冰生消过程观测
海冰
积雪
厚度
热力学
南极
南极中山站极光电集流分布特征分析
南极
中山站
地磁场扰动
指数
极光电集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南极中山站极光亚暴期间的I(557.7nm)/I(427.8nm)比值变化分析
来源期刊 极地研究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极光亚暴 强度比值 沉降粒子
年,卷(期) 2011,(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4-268
页数 分类号 P353.6
字数 379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24/SP.J.1084.2011.0026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艾勇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123 803 16.0 22.0
2 张虹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22 70 5.0 7.0
3 胡国元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8 75 4.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极光亚暴
强度比值
沉降粒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极地研究
季刊
1007-7073
31-1744/P
16开
上海浦东金桥路451号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46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823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