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利用三重震相波形模拟获得了藏西北地幔过渡带近东西向剖面的SH波和P波速度结构.震源深度偏移波形叠加的方法可验证数据的一致性,提高三重震相识别的可靠性.研究发现,藏西北过渡带的SH波和P波速度结构并不简单线性相关.过渡带内SH波速度梯度小,其660 km间断面速度跳跃大;而P波速度结构则表现为过渡带内速度梯度大,且660 km间断面速度跳跃小.与此同时,两种速度结构均显示660 km间断面埋深无明显异常.上述结果与藏中和拉萨块体过渡带速度结构基本一致与印度地盾下方相比,研究区过渡带底部SH波速度相当,而P波略显高速,因而Vp/Vs比值稍大.结合矿物物理研究,我们认为地震波速度异常的差异可能主要是由过渡带内化学成分的横向不均匀性,例如铝含量的增多引起的.考虑到青藏高原的构造演化,研究区过渡带内铝含量的增多可能与高原形成过程中特堤斯洋板片的俯冲-拆沉有关.
推荐文章
水库诱发地震中水库水体下方的地震波速比
地震预测
水库诱发地震
波速比异常
四川
沂沭断裂带中部地区地震波速及地壳厚度的测定
沂沭断裂带
地震波速
地壳厚度
厚度测定
爆破地震波特性与天然地震波的比较
爆破地震波
天然地震波
小湾水库蓄水前后的水库地震波速比变化初探
小湾水库
水库蓄水
波速比
水库诱发地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藏西北地幔过渡带地震波速度结构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学科
关键词 地幔过渡带 地震波速度 藏西北
年,卷(期) 2011,(5)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00-712
页数 13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007/s11430-011-4228-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庆举 65 1176 19.0 33.0
2 李永华 37 675 14.0 25.0
3 张瑞青 23 483 11.0 21.0
4 曾融生 25 873 14.0 2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地幔过渡带
地震波速度
藏西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月刊
1674-7240
11-5842/P
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17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110797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