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武威盆地发育厚度近千米的石炭系,具东厚西薄的特点,是一套海陆交互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及含煤沉积.早石炭世早期前黑山组沉积时期,仅在盆地南部接受沉积,厚度为100~150 m,气候炎热干旱,以滨浅海和咸化泻湖环境为主,主要沉积了杂色碎屑岩,夹白云岩和石膏沉积,生油能力差;下石炭统上段臭牛沟组-上石炭统靖远组、羊虎沟组、太原组沉积时期,气候温暖湿润,海侵范围扩大,盆地内均有沉积,厚度为300~800m,为滨浅海、滨海沼泽、淡化泻湖、三角洲环境,形成了暗色泥岩、页岩、炭质泥岩、灰岩烃源岩,盆地周缘石炭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属中等-好烃源岩,是盆地内主要的生油气源岩,发育自生自储式生储盖组合.综合分析表明武威盆地是一个有潜力的合油气盆地.
推荐文章
川东石炭系碳酸盐岩沉积环境探讨
四川盆地
石炭系
碳酸盐岩
沉积环境
岩石学
古生物学
地球化学
河西走廊-巴彦浩特盆地石炭系含油气远景评价
石炭系
油气评价
生储盖组合
贵州石炭系黑色页岩层系沉积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
石炭系
页岩气
沉积相
沉积模式
页岩富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武威盆地石炭系沉积环境及含油气i远景
来源期刊 天然气地球科学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沉积环境 含油气远景 石炭系 武威盆地
年,卷(期) 2011,(2) 所属期刊栏目 天然气地质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7-274
页数 分类号 TEL21.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阎存凤 16 292 11.0 16.0
3 袁剑英 31 635 14.0 2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3)
共引文献  (81)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144)
二级引证文献  (21)
198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沉积环境
含油气远景
石炭系
武威盆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天然气地球科学
月刊
1672-1926
62-1177/TE
大16开
兰州市天水中路8号
54-128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53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4550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