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山东滨海某人工填海区的原油储备库为例,选定石油污染组分溶解度为源强浓度,运用单向随流输移和一维扩散模型研究了地下水中石油污染物的运移规律.结果表明:①在单个油罐连续泄漏的情况下,石油污染组分在进入地下水后10 d、1个月、3个月、6个月、1 a、2 a和3 8后的运移距离分别为2.2、4.8、11.2、19.9、36.0、66.7m和96.6m;②石油一旦发生泄漏,在可能的条件下可采取包气带土层换填等措施来切断污染源;③在人工填海区,可以通过增加填埋黏土、加强场地碾压等措施人为改变水文地质条件,避免可能的污染.
推荐文章
石油污染物在滨海盐渍土中的迁移规律
石油污染土
渗透运移
最大迁移深度
滨海盐渍土
石油污染物在地下环境系统中运移的多相流数值模型
石油污染物
地下环境系统
多相流模型
数值模拟
石油类污染物在潜水含水层中的运移
石油类污染物
地下水模拟
潜水含水层
运移
纳米MgO对微污染水中石油污染物降解性能研究
纳米MgO
石油污染物
催化降解
水处理
微污染水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石油污染物在滨海潜水层中的迁移预测
来源期刊 人民黄河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石油污染物 地下水污染 潜水层 滨海地区
年,卷(期) 2011,(8) 所属期刊栏目 水资源·水环境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6-87,90
页数 分类号 X55|X523
字数 219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1379.2011.08.03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国东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80 790 15.0 23.0
5 李龙国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44 229 8.0 13.0
6 胡红亮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2 12 2.0 2.0
7 余世娇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5)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石油污染物
地下水污染
潜水层
滨海地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人民黄河
月刊
1000-1379
41-1128/TV
大16开
郑州市金水路11号《人民黄河》杂志社
194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081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4333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