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T"形切口矫正术前角膜散光的作用.方法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9例(46眼),所有惠者术前角膜散光度(角膜地形图检查)均>2.00 D.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A组18例(23眼),B组21例(23眼).A组患者行透明角膜3.0 mm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患者首先完成同A组的手术操作,然后以最陡峭子午线为中心,可调钻石刀作成对横切口,即"T"形切口.观察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患者的裸眼视力、角膜散光情况及散光轴向.结果 A组患者术前平均角膜散光度数为(2.43±0.34)D,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平均角膜散光度数分别为(2.53±0.31)D、(2.46±0.27)D、(2.41±0.28)D,手术前后散光度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患者术前平均角膜散光度数为(2.44±0.45)D,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平均角膜散光度数分别为(1.85±0.58)D、(1.46±0.46)D、(1.36±0.47)D,手术前后散光度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叉(均为P<0.01).术后各时间点A组与B组平均角膜散光度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组角膜散光低于A组.两组术后各时间点手术源性散光、散光轴向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角膜散光>2.00 D的患者在行白内障手术时联合角膜"T"切口,矫正了部分术前散光,视力恢复好,提高了患者的视觉质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T"切口矫正白内障合并角膜高度散光的临床观察
来源期刊 眼科新进展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 角膜散光 矫正
年,卷(期) 201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4-156,159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77.2
字数 431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董微丽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 44 181 7.0 11.0
2 张铁民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 79 276 8.0 11.0
3 郭立涛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 14 44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10)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
角膜散光
矫正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眼科新进展
月刊
1003-5141
41-1105/R
大16开
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医学院
36-42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987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3517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