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矿区废弃矿地面临的主要生态学问题是表土层破坏,选取优良的先锋物种进行植被恢复对矿废弃地表层土修复和加快生态演替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以梅州市平远县仁居稀土矿为例,调查香根草作为先锋植物在稀土矿废弃地生态演替情况以及实验分析得出不同植物群落下的土壤侵蚀模数和土壤理化性质,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得出香根草在稀土矿废弃地的植被恢复过程中加快了生态演替速度,具有护坡、固土、涵养水源、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作用,但氮磷钾的含量较低,肥力较差.讨论得出增施肥料,培育壮苗是香根草植被修复的关键措施,利用多物种相结合方式加快稀土矿废弃地植被恢复,促进生态演替.
推荐文章
稀土矿废弃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稀土矿
废弃地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肥力
植被恢复模式
稀土浸矿剂硫铵对土壤生物有效性研究进展
浸矿剂
硫铵
原地浸矿
农田土壤
生物有效性
稀土矿中离子稀土相分析方法探讨
稀土
分光光度法
浸取剂
种植香根草对铜尾矿废弃地基质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香根草
铜尾矿废弃地
化学性质
微生物量
酶活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香根草对稀土矿废弃地土壤环境影响分析——以广东平远稀土矿为例
来源期刊 嘉应学院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香根草 土壤环境 稀土矿废弃地 生态修复
年,卷(期) 2011,(5) 所属期刊栏目 化学与环境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0-64
页数 分类号 Q89|X820.3
字数 539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642X.2011.05.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廖富林 嘉应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62 829 14.0 27.0
2 谢小康 嘉应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22 93 6.0 9.0
3 李冰 嘉应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10 59 4.0 7.0
4 李海山 嘉应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6 89 4.0 6.0
5 杨焕深 嘉应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1 1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16)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87)
二级引证文献  (3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9(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香根草
土壤环境
稀土矿废弃地
生态修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嘉应学院学报
双月刊
1006-642X
44-1602/Z
大16开
广东省梅州市梅子岗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09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878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