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自然降水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植物重要的水分来源.为了说明自然降水量的变化对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植物水分利用策略的影响,研究了两种常见荒漠植物油蒿(Artemisia ordosica)和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在3个不同自然降水地区(内蒙古的杭锦旗和磴口县及甘肃的民勤县)的水分来源、水分利用效率及植物的抗逆能力的变化.测定了不同地区的植物茎水、各潜在水源(降水、地下水和土壤水)的δ D和δ18O值,并利用IsoSource模型分析了这两种植物在不同地区对这些潜在水源的选择性利用情况;同时测定了叶片的δ13C和游离脯氨酸浓度.结果表明:在年降水量最高的杭锦旗,这两种植物对浅层土壤水的利用比例最高,其中油蒿主要利用0-50 cm土层中的水源;在年降水量相对较低的磴口和民勤,植物利用的主要水源为深层土壤水和地下水.随着年降水量的增加,这两种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逐渐降低.白刺的脯氨酸浓度大于油蒿,与水分利用效率无关,但油蒿的水分利用效率和脯氨酸浓度成正比.研究表明,荒漠植物能通过改变其水分利用策略和其他生理特性适应自然降水量的变化,但不同植物种采用的策略可能有所不同.
推荐文章
不同水分条件下旱稻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
旱稻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水分利用效率
模拟光条件下禾本科植物和藜科植物蒸腾特性与水分利用效率比较
模拟光源
禾本科植物
藜科植物
蒸腾特性
水分 利用率
两种荒漠生境条件下泡泡刺水分来源及其对降水的响应
荒漠生境
降水变化
稳定同位素
水分来源
泡泡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降水条件下两种荒漠植物的水分利用策略
来源期刊 植物生态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地区,油蒿,IsoSource模型,白刺,脯氨酸,稳定同位素,水分利用效率
年,卷(期) 2011,(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89-800
页数 分类号 Q948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24/SP.J.1258.2011.0078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卢琦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 94 1974 21.0 42.0
2 陈世苹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11 606 9.0 11.0
3 林光辉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14 176 6.0 13.0
7 周雅聃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1 87 1.0 1.0
11 宋维民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2 88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4)
共引文献  (169)
参考文献  (3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7)
同被引文献  (491)
二级引证文献  (314)
195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7)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21)
  • 引证文献(15)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5(31)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6(51)
  • 引证文献(15)
  • 二级引证文献(36)
2017(74)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64)
2018(82)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74)
2019(90)
  • 引证文献(15)
  • 二级引证文献(75)
2020(3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干旱、半干旱地区,油蒿,IsoSource模型,白刺,脯氨酸,稳定同位素,水分利用效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植物生态学报
月刊
1005-264X
11-3397/Q
大16开
北京香山南辛村20号
82-5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63
总下载数(次)
2
论文1v1指导